近日,國家能源局印發《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》(下稱《指導意見》)的通知,并公布了今年在供應保障、能源結構、質量效率等方面的量化目標,計劃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9.8億噸標準煤左右。煤炭穩產增產,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,天然氣保持快速上產態勢。發電裝機達到31.7億千瓦左右,發電量達到9.96萬億千瓦時左右。
與此同時,今年1-2月份的電力數據也陸續披露,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,1-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531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1.0%;截至2月底,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9.7億千瓦,同比增長14.7%。
在3月26日舉辦的2024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,中電聯黨委書記、常務副理事長楊昆指出,1-2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總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。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。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。到2024年底,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3億千瓦左右,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,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%左右。
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首超煤電
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,今年1-2月,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531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1.0%,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為14870億千瓦時。從分產業用電看,第一產業用電量192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1.1%;第二產業用電量9520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9.7%;第三產業用電量2869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5.7%;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735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0.5%。
從具體地方情況來看,今年開年的電力消費情況也是增勢良好。
“廣東是外貿第一大省,通過對3315家出口企業抽樣調查統計,出口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速正在逐步回升,在去年四季度用電量實現轉正,而隨著今年1-2月外貿實現開門紅,整體用電量增速也重回了3.8%的正增長態勢。” 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總經理鐘聲表示,基于經濟復蘇前景向好,電力需求預計穩步增長,預計南方區域最高統調負荷2.6億千瓦,同比增長9.8%,預計南方區域統調發受電量1.6萬億干瓦時,同比增長7.5%。
“1-2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總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。隨著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,今后一個時期電力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。”楊昆從全國情況分析,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24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%左右,綜合考慮宏觀經濟、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,預計在電力消費方面,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9.8萬億千瓦時,比2023年增長6%左右。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將達到14.5億千瓦,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能源結構轉變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。2023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5.7億千瓦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%,達到53.9%,同比提高4.4個百分點,而這個比例還將在今年進一步擴大。
《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》在今年的發展目標中提出,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5%左右。風電、太陽能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達到17%以上。
楊昆預測,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,2024年底,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2.5億千瓦,同比增長12%左右。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18.6億千瓦左右,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%左右,其中,水電4.4億千瓦、并網風電5.3億千瓦、并網太陽能發電7.8億千瓦、核電6191萬千瓦、生物質發電4700萬千瓦左右。
“尤其是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3億千瓦左右,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,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%左右。”楊昆強調。
能源的消費結構也隨之改變,《指導意見》明確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8.9%左右,終端電力消費比重持續提高。并且將科學優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標,印發2024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并落實到重點行業企業,以消納責任權重為底線,以合理利用率為上限,推動風電光伏高質量發展。
“我國綠色發展水平整體還不夠高、基礎還比較薄弱,產業結構偏重、能源結構偏煤、能源效率偏低,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約30%。”楊昆表示,面臨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、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時間倒逼等形勢,必須堅定不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,積極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,這既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內在要求,也是應對外部挑戰的迫切需要。
高比例新能源結構催化電力市場改革
隨著能源結構的轉變,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以及相關的市場機制改革則更為迫切。
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的最新報告,極端天氣事件在未來將會更加頻繁,能源供給與需求兩端都會因此受到影響。一方面,受自然條件的限制,可再生能源供給將呈現出更大程度的間歇性和波動性,風力驟減、干旱等極端天氣的發生,會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大幅下降。另一方面,極端天氣將大幅增加電力需求,加大保供難度。
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書記、副總經理謝開指出,目前極端高溫或低溫天氣下負荷激增,但新能源出力受陰天、覆冰、極熱無風等多重因素影響出現下降,無法有效支撐電力供應保障需求。比如,受光伏電源“午間大發、晚峰為零”特性影響,時段性、局部性電力供應緊張時有發生。與此同時,隨著光伏裝機大規模增長和發電同質化特征凸顯,各地午間調峰能力普遍不足,光伏消納困難和系統調節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全網范圍內同步顯現。
國家電網數據顯示,2023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光伏發電日內最大波動2.59億千瓦,系統晚峰保供難度持續增長。特別是度夏、度冬期間,降溫、取暖負荷激增,最高約3億千瓦,最高負荷增速持續高于用電量增速,電力平衡保障難度進一步增加。
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今年將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穩定調節能力,印發實施指導火電轉型發展的相關政策。推動煤炭、煤電一體化聯營,合理布局支撐性調節性煤電,加快電力供應壓力較大省份已納規煤電項目建設,力爭盡早投產。深入落實《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提升配電網支撐保障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。
楊昆也表示,隨著我國能源轉型不斷提速,電力體制改革進入“深水期”,多層次電力市場協同關系需進一步明確,各地新能源入市的節奏缺乏統籌,跨省區電力交易壁壘仍然存在,中長期與現貨交易有待進一步銜接,批發市場價格信號沒有真正向零售用戶傳導,輔助服務成本科學分攤和疏導的難度仍然較大,新能源的綠色價值,氣電、新型儲能的靈活調節價值尚未得到合理體現,電-碳市場需要深度融合,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亟待由大向強、由全向優轉變。這些方面,都需要深入研究、持續推動。
謝開建議,高比例新能源下,需要進一步統籌全網電力供應保障和靈活調節能力,依托大電網、大市場,通過省間靈活交易,實現電能量和調峰、備用等資源的大范圍余缺互濟。同時,推動建立大型風光基地與火電、儲能等打捆參與市場的新型交易模式,完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輸配電價體系機制,探索引入兩部制電價機制。
《指導意見》也提出,計劃指導推動山西、廣東、甘肅、山東、蒙西等先行先試地區持續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,穩步推進南方、京津冀、長三角區域電力市場建設。
鐘聲在會上透露,南方電網公司正在加快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體系建設,針對新能源隨機性大、波動性強的特點,設計更加靈活的短周期交易品種,完善相關交易機制,積極組織相關市場化交易,不斷拓展應用場景,2024年年底前實現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長周期結算試運行,力爭2025年實現連續結算運行,為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供堅實保障。